各学院:
2015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校团委以及各学院的精心组织、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广大同学的积极参与下已圆满结束。我校对“挑战杯”竞赛高度重视,经过激烈选拔,本次共有1项作品获省一等奖,3项作品获省三等奖,15项作品分别获校级一、二、三等奖,充分展现了各参赛团队成员优秀的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力,现决定对本次竞赛中的获奖师生予以表彰。
一、省级:
(一)一等奖(1项):
1.《国家非遗新昌调腔晚清抄本整理丛刊(第一辑)》
参赛成员:吴宗辉、雷蕾、高斯倩、张娇蓥、杜俏莹、钟雯、
汤露梦、王晓璐、王炎、求旭丽、汤芊芊、魏妙婷、孙怡雯
指导教师:俞志慧(人文学院)
(二)三等奖(3项):
1.《基于物联网的倍捻机断线检测管理系统》
参赛成员:陈杰华、尤成龙、陈剑泓
指导教师:任沙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研究》
参赛成员:李静 、陈俞莎、潘亚萍
指导老师:章越松(法学院)
3.《多维课堂教学桌椅》
参赛成员:张婧祎、韩云飞、朱亮亮、詹林鹏、王旻之
指导老师:黄朝阳(元培学院)
二、校级:
(一)一等奖(2项):
1.《国家非遗新昌调腔晚清抄本整理丛刊(第一辑)》
参赛成员:吴宗辉、雷蕾、高斯倩、张娇蓥、杜俏莹、钟雯、
汤露梦、王晓璐、王炎、求旭丽、汤芊芊、魏妙婷、孙怡雯
指导教师:俞志慧(人文学院)
2.《多维课堂教学桌椅》
参赛成员:张婧祎、韩云飞、朱亮亮、詹林鹏、王旻之
指导老师:黄朝阳(元培学院)
(二)二等奖(5项):
1.《基于物联网的倍捻机断线检测管理系统》
参赛成员:陈杰华、尤成龙、陈剑泓
指导教师:任沙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2.《“最美现象”视域下当代浙江人耻感意识研究》
参赛成员:李静 、陈俞莎、潘亚萍
指导老师:章越松(法学院)
3.《纳微结构多孔纤维LiMn2O4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参赛成员:钱明乐、黄梦怡、汪涛
指导老师:黄俊杰(化学化工学院)
4.《高架水塔结构设计与模型制作》
参赛成员: 胡振涛、何东飞、费洋洋
指导老师:孙斌祥(土木工程学院)
5.《“鸡毛亦可做塑料”-热塑性羽毛-丙烯酸酯类接枝共聚
物的制备与研究》
参赛成员:张鲁燕
指导老师:金恩琪(纺织与服装学院)
(三)三等奖(8项):
1.《一步合成钯纳米粒子功能化晶体CeO2及其在无溶剂醇
和有氧氧化中的应用》
参赛成员:王换换
指导教师:刘福建(化学与化工学院)
2.《基于cortex M3的嵌入式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参赛成员:胡国栋、李超、王彦鹏、胡文瀚
指导老师:朱敏杰(数理与信息学院)
3.《华鳈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研究》
参赛成员:李晨 、何立萍、李高鹏、贾兰兰、林钰茹、陆燚
指导老师:杨受保、郑雅铭(生命与科学学院)
4.《机械制图实物模型三维视频展示仪》
参赛成员:李敏水、卢丛帆、柴鹏升、金榜、祝亮、王伟峰
指导老师:罗玉元(元培学院)
5.《浙江省后金融危机下的产业投资基金创新》
参赛成员:戴佳维、邱越玥、杨芳萍、胡婷婷、吕影
指导老师:吴大红(经济与管理学院)
6.《基于物联网的智能楼宇节能监控系统》
参赛成员:陆伟奇、张河东
指导老师:马海平(数理信息学院)
7.《历史街区内老台门的现代开发调研》
参赛成员:陈颖 、杨灿、朱子豪、汪株燚、许佳娣、蒋霖芳、 张雨雯、王亚楠、沈洁、曾胤群
指导老师:周一农(人文学院)
8.《基于地图服务的移动O2O电子商务平台的研发》
参赛成员:樊自力、张旭 、吕孟月、吴少卿、钟伟杰、
丁兆弘、沈建林、杨意晨
指导老师:肖立国(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
希望受表彰师生认真总结经验,争创更好成绩,并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为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长效发展贡献力量。全校团员青年要向获奖师生学习,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共同努力,创建优良校风学风。
2015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