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在山西太原召开2020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励表彰大会。我系继项目《基于集成式智能模块控制的多重结构聚酯长丝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2019年度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后,洪剑寒副教授、占海华教授和邹专勇教授领分别主持的“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第一完成单位)、“多功能高仿毛特种长丝的研制及产业化”(第二完成单位)和“高品质喷气涡流色纺纱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第二完成单位)三个项目均荣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纺织服装学院积极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深化校企合作成效的体现。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简称中纺联)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而设立的,是为奖励在推进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提高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据悉,2020年度17 项成果获中国纺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60 项成果中国纺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洪剑寒副教授主持的“原位聚合聚苯胺复合导电纱线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联合了苏州大学、盐城市丝利得茧丝绸有限公司、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通纺织丝绸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宝缘生物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纤维材料加工技术学科中功能纤维产业化技术进行了系统创新,充分利用传统原位聚合法制备的导电纤维电导率高、纤维力学性能基本影响的优点,同时针对其难以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瓶颈,攻克了原位聚合法连续制备复合纱线的关键技术,实现了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芳纶、蚕丝、涤纶等多种原料为载体的PANI复合导电纱线的产业化生产。

占海华教授主持的“多功能高仿毛特种长丝的研制及产业化”项目通过研制专用的阻燃及低熔点聚酯与聚酰胺、导电母粒等原料,设计研发了原液着色多叶截面、多种直径的纤维、低熔点纤维、导电纤维等系列纤维,并经多组分混纤加工技术制得了兼具多重热响应聚集态结构、抗静电、吸湿、阻燃等多重功能的原液着色高仿毛特种长丝。主要创新点有:自主设计研发能实现环保型抗阻燃多重热分层聚集态结及多重功能的高档仿毛纤维的产品技术;采用了原液着色技术,使得产品可免后道染色,引领现代纺织业进入“无染低染”时代;攻克了高聚物纤维体积电阻率低于105Ω·cm产业化生产要求的技术难题。项目成果总体属国内领先,部份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邹专勇教授主持的“高品质喷气涡流色纺纱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通过多年的研究,创新构建了喷气涡流纺纱线结构成形与性能关系模型,设计出具有螺旋导引槽空心锭子这一关键成纱部件,并对其构建的加捻腔三维流场进行了流动规律研究,实现了纱线结构与性能的可控调节;研究了喷气涡流纺纱工艺对色纺纱及织物的性能影响规律,创新开发出高强耐磨、高吸湿排汗等高质感色纺纱加工制备关键技术;设计改造了喷气涡流纺加工过程须条喂入装置,通过改变喂入须条原料配置、选择特定纤维原料、以及控制喂入比例和须条喂入方式,创新研究了长短片段段彩、仿段彩、仿麻等风格可控调节喷气涡流色纺纱加工技术。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